乘物以游心 对祖国的深情流淌在滚烫的血液中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乘物以游心 对祖国的深情流淌在滚烫的血液中

    2022-08-04 18:01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阅读量:
    语音阅读
    ——记第九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
     


    2022年3月9日,崔世平代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次会议



    2018年3月13日,崔世平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2020年1月8日,崔世平代表(右一)在澳门举办集思会,收集来自澳门社会各界对促进澳门发展的意见建议



    2022年3月21日,崔世平代表向澳门居民宣讲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其实,在今天的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不仅是平的,而且是通的。他,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注册城市规划师及土木工程师,担任澳门新域城市规划暨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门首位也是目前澳门唯一一位中国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董事长,澳门立法会议员、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建筑工程及城市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同善堂值理会主席、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等职,在近几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作为澳门代表团发言人。这位集多种身份于一体的,正是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澳门的命运与祖国母亲紧密相连,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澳门同胞更加懂得“一国两制”的根本在于“一国”,形成了“我是中国人,我来自中国澳门”的广泛认同。根深有助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崔世平打心底里认同澳门与祖国这种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关系,也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为澳门、为祖国发热发光,讲述着爱国爱澳、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故事。
     
    聚焦城市规划 “建”证澳门鼎新

            “人生百年,利于幼学。”1960年,崔世平出生于澳门一个传统爱国家庭,父亲崔德祺是澳门著名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商界翘楚,母亲何丽贞是澳门妇女界的资深人士。夫妻二人均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澳门建筑界、商界、政界、社会服务、文化和体育等领域均有影响,夫妻俩先后在2001年、2013年获颁澳门金莲花荣誉勋章,崔德祺先生还在2006年获颁象征澳门最高荣誉的大莲花荣誉勋章。良好的家风土壤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就奠定了崔世平爱国爱澳、独立自强、积极回馈社会的精神和品格,同时也让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奠定了未来成长进步的发展之路。
            崔世平在澳门培正中学完成初中学业后,便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土木工程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执业工作的7年间,他从事于民用建筑特别是能源基建设施,包括钻油台和核电厂等设施的结构设计和分析工作,并考取了美国注册结构高工级工程师。崔世平在国外学习工作长达15年之久,对国外语言文化、企业文化以及契约协商精神有了多方位的了解和深刻体会,这为他后来投身澳门建设和国家发展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上世纪90年代,随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进程的加快,崔世平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切期待返回澳门工作。根据澳门城市当时的发展状况,崔世平积极发扬自己的专业特长,立志将工作重点放在澳门城市发展的规划研究和设计施工上,从而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创业和发展之路。
            “学无止境,谦冲恒受福。”崔世平于1990年创办个人土木工程师事务所,而后不断拓展企业服务,改制更名为澳门新域城市规划暨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并于1993年在广东珠海投资开办建材工厂。崔世平逐渐意识到,澳门城市肌理充满潜能,在澳门主人翁精神的驱动下,他踏上了城市规划专业的道路。1997年,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并把科学的规划技术带入澳门,37岁的崔世平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深造。在校期间,崔世平刻苦学习、博采众长,终于在2002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方向的博士学位。
            “蓄其气而长其智。”崔世平以“澳门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为题撰写的博士毕业论文,是产学研结合的成果。在推动城市规划成为澳门受重视的行业之进程中,崔世平统筹制定了在澳门规划界颇具代表性的老城区改造项目——望德堂区重整计划,获得了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良镛院士的高度评价。而且后来,该项目最终从纸面变成现实,并在2005年获得当时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这也是澳门城规项目首次得到国家部委的认可。令人惊喜的是,望德堂区的怀旧风采交汇在中西合壁的建筑群中,孕育了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首个具规模的载体,时至今日仍吸引着不计其数的居民和游客到访。这段学习经历也让崔世平对首都北京的情况、前沿学府的实力和核心学科的水平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体会,自身的专业水平也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武装和加强。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大学问,是一项需要有预见性和系统性并集艺术和科学于一体的工作。比如,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更多地建造房屋还是更多地发展产业,这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福祉,对规划师来说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实践磨练和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崔世平对建筑物的关系和城市规划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越来越理解到“平衡”和“取舍”的重要性,即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取舍什么元素的要领。“面对一项规划方案,我们不能做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评价。因为凡事均有正负两面,每一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带来的影响都不能忽略,都要谨慎处理。”在崔世平看来,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做好平衡与取舍,科学定位、服务并遵循客观实际至关重要。
            依托先进的理念和过硬专业技术能力,崔世平带领团队在教育设施规划和设计、公共基建和渡假村设计和监理工作领域均有建树,并且与包括贝聿铭、札哈·哈迪德(ZahaHadid)和阿尔瓦罗·西扎·维埃拉(Álvaro Leite Siza Vieira)在内的多位世界著名建筑师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到了澳门及内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认可,也为澳门本地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崔世平先后于1999年、2004年两次获得澳门地区政府颁授的专业功绩勋章。
            实力建澳,促进澳门高质量发展。崔世平积极引入境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澳门的实际情况,致力于解决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对城市规划、旧区更新改造和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研究和实践,先后提出《21世纪澳门城市规划纲要研究》《澳门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优化路环旧市区可行性研究》《澳门新城填海区文化设施研究》等规划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以及他发表的多篇与人口政策和住房供求有关的研究报告,都成为相关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为激发澳门城市发展后劲发挥了积极作用。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在澳门回归祖国前夕,崔世平组织清华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者合作编制了《21世纪澳门城市规划纲要研究》,众多关心澳门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士联合到一起,为澳门特区打开新局面提出了3个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其中的若干设想被特区政府采纳,为澳门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2010年,崔世平受邀代表澳门到上海出席世界博览会系列活动中级别最高的“世博会高峰论坛”,与世界级杰出人士同场演讲交流。回应《上海宣言》的倡议,崔世平以“善治与宜居城市:澳门的故事”为题,介绍了澳门和谐协商促进善治的宜居、宜业发展道路,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令崔世平倍感荣幸的是,他与当年自己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主任吴良镛院士同场演讲,让师生关系升华至亦师亦友的境界。
            培育万棵苗,满目葱茏会有时。2013年,《澳门特区土地用途分类研究》获得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澳门新葡京酒店”项目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颁发“第2届港澳特区钢结构金奖”,“凼仔社工局青少年社区活动中心”项目获澳门建筑设计大奖优异奖。2018年,“澳门松山壹号”项目获澳门建筑设计大奖优异奖。2020年,有关项目获得“望厦山市政公园无障碍步行系统建筑概念设计比赛优异奖”,“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境内外车库工程”获评为“2020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崔世平带领团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充分诠释了“汗水见证付出,努力终有收获”。
     
    聚焦科创人才 助推澳门发展

            拾撷岁月浪花,逐浪不负韶华。科技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年来,崔世平以科技强澳为己任,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合作,让内地领军性科学家走进澳门的校园、社区和企业,增加澳门居民对国家发展与进步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澳门社会民心回归,也让科技进步成为澳门产业多元的增长点,让科技创新支撑澳门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新亮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就应给其他人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潜力,为社会创造财富。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为鼓励年青一代树立科学精神、严谨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知识、参与科学发展,由崔世平一直担任会长和理事长等不同岗位的澳门科学技术协会通过科普图书阅读奖励计划、杰出华人科学讲座、院士专家走进校园等本地活动计划,以及其他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机械人竞赛、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等,推动超过3万名澳门本地青年学生走近科学、学习科学、投身科学。
            澳门人民为祖国的伟大崛起而自豪,为自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自信。为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及教育部发起的培养青年人创新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的活动倡议,崔世平已连续10多年组织3000千余名澳门高中学生参加内地高校举办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强化澳门青少年对国家的创新及科技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壮大爱国爱澳的后备力量。
            2016年,为配合澳门课程改革,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澳门社会发展状况,加强对“一国两制”的认识,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委托澳门科协,由崔世平担任主编,组织本地专家及小学常识资深任课教师近50人,编写了首批完全由澳门本地编辑团队出版、适合澳门学生特点、贴近澳门社会的小学“常识”教材。经过团队3年的精心打磨,交付澳门小学试用。一方面促进澳门基础教育课程本地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澳门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素养。
            崔世平说:“人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勇敢的不是我,而是因为‘祖国’温暖了我的‘手’。”他带领团队推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首创“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自2019年起,每年有30名内地优秀博士后赴澳门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促进内地与澳门人才合作与交流,使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此外,受澳门特区政府委托,澳中致远投资有限公司营运的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更是为澳门青年创新创业架桥搭梯,支持相关创业项目孵化。在崔世平的积极引领下,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于2018年获国家科技部授牌,成为港澳地区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标志着澳门与内地双创资源形成有机结合的孵化链,为澳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提供了平台及支持。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为推动构建澳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蓝图,强化澳门与内地科技交流合作,崔世平牵头倡议成立“中国科协与澳门特区政府科技交流合作委员会”,并成功争取“中国科技峰会”长期落户澳门,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大型科技科普展在澳门成功举办,展现了澳门举办全国性科技类会展赛活动的实力和影响力。崔世平及其团队善用内地在智力、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其与澳门科技界进行更深更广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优势互补,支持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大湾区建设中。
            澳门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和短板,怎样理性认识这个问题,着力在“长”上做文章,在“短”上下功夫,应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长”有可能变“短”,“短”也有可能变“长”,关键是怎样扬长避短,立足本地优势,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科技、创新、人才,崔世平瞄准这三个方向播撒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都会结出甘甜丰硕的果实。崔世平说,打通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工作“全链条”,坚持机制创新和环境支撑“双轮驱动”,在人才使用、激励、竞争等机制上下大功夫、出硬举措,让更多“千里马”奔腾于新时代。
            创新是一种思维、一种勇气、一种方法,领跑之要在于创新。激发内地动力,架起祖国大陆与香港、与台湾和谐发展、文脉相通的交流桥梁。2005年,崔世平于家为国,以文化和科技交流为主要着力点,在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与谢志伟博士、何厚昭先生3人倡议成立了“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积极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发展,逐渐发挥澳门和睦共融的特色,承担两岸和澳台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架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同时,领导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创办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论坛”,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创新创业活动,促进澳门发挥特殊的平台作用,以期持续维护国家团结统一。
            “恒心可以使人达到目的,博学可以使人明辨世事,真理往往藏在事物的深底。”贵州省从江县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对口帮扶对象。崔世平组织了澳门科技协进会的同仁,将协会编撰的生态科普丛书捐赠予贵州省从江县人民政府。有别于以往的资金捐赠,通过捐赠知识更有利于从江县精准脱贫、摆脱贫困,对此崔世平倍感欣慰。
            当前,我们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缺乏,亟需培养更多创新型国家的“领头雁”人才。2020年,崔世平获得了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澳门在全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亦是对以崔世平为代表的澳门科技界人士在科普和社会服务工作上的杰出成果的认可和嘉许。
     
    聚焦代表履职 讲好中国故事

            习惯的养成靠坚持,坚持就有好习惯。自2001年10月2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到如今已连任5届20多年间,崔世平始终恪尽职守、踏实工作,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均积极组织集思会聆听社情民意,积极撰写、提交代表建议。
            履职尽责,助力国家法治建设。崔世平担任澳门全国人大代表赴内地开展视察的专题调研活动报告的执笔人,先后达14次之多,先后参与的宪法、基本法及涉港澳台法制定修改20余件次,包括: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2011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20年《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2021年《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等。谈及这些,崔世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此过程中,作为我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参与者,作为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建设者,作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见证者,我深感荣幸。”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担任人大代表以来,崔世平领衔提出的代表建议超过140件,建议内容涉及范围广,尤其包括区域合作、爱国教育、金融发展、宣传一国两制、科技建设等。2019年,崔世平撰写的《关于促进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获推荐收录入《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选编》。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设“代表通道”时,崔世平现场回应了记者对澳门在大湾区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提问,彰显了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崔世平还被推选担任澳门代表团副团长兼新闻发言人,为澳门发声,致力于澳门与祖国各方面关系协调与和谐,宛如一座桥梁连通澳门与内地,使两地人民心连着心。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崔世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关注更多的还是澳门的发展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提出,由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对于广东的改革开放与港澳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意义。作为时刻紧跟澳门发展步伐的人大代表,崔世平对这一战略规划抱有极大的期待:“澳门本身就是一个旅游城市,中外建筑汇集、中葡美食交融、基础设施便捷,这些都是澳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在2018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崔世平提出相关建议:“将旅游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发展内容之一,出台一个有规模、有远见、有气魄的宏观发展规划。希望澳门旅游业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独特作用。一方面让国内游客不用走出国门就能获得国际旅游体验,同时又能够吸引国际游客到中国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度假休闲。”他表示:“希望澳门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2016年,崔世平代表澳门出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他以“物联网+中葡平台”为题,阐述澳门在中葡贸易中的作用,希望借助物联网技术服务中葡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往来。在2022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崔世平还提出了《关于用好中葡交流平台、奏响中国科技强音的建议》,建议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突出优势,进一步提升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超级联络人”身份的国际影响力。利用好澳门的葡语根基和人脉,将国内丰富的科普资源葡语化及产业化,通过澳门作为与葡语国家科普工作双向交流的连络桥梁,利用葡语科普资源作为与世界交流的载体,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时间充满华彩,岁月截取风采,澳门时光精彩。”崔世平自2005年参加澳门第三届立法会至今,除一般性的职责外,还先后担任过第三常设委员会秘书、章程及任期委员会主席和土地及公共批给跟进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多年来,崔世平积极支持澳门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在法律草案审议方面建言献策,尤其对“专业发展”“科技及金融兴澳”“人才建澳”等方面尤为关注。除立法工作外,还积极发挥监督政府的功能,多年来以书面质询和口头质询等形式积极监督相关部门的工作,尤其关注澳门中小企业发展、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等议题。
            “一个人,正如一个时钟,是以他的行动来定其价值的。”作为科技领域专业人士,崔世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指出:“法律法规是基础,技术规范也是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这两个‘语言’必须要沟通、要拉近,最终的理想状态就是有一套法律、技术标准是能够适用于整个大湾区的,让竞争条件更平衡、更公平,大家可以在粤港澳三地市场自由进出。”“粤港澳三地,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规则的衔接是当务之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向前推进,如果这些难题和瓶颈问题不解决,发展速度可能受影响。”他建议尽快组织研究队伍,加大力度和速度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和协调。
            “红月照濠江,莲城百花芳。澳人治澳好,政通百业昌。”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一带一路”倡议见证了中国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截至2022年5月,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已经成为会员。2019年第三届“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在瑞士召开,崔世平受邀在论坛专题环节上,以“澳门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为题发言,积极响应国家期望澳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意愿,讲述属于澳门的“一带一路”故事。
            “春有希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冬有雪白和宁静,祖国四季皆似锦。”崔世平说:“知行学思,新中国的强大生命力正不断展现在国民以至全球世人眼前,祖国比任何时期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更接近民族复兴的新态势下。我相信全体中国同胞对国家的自信、自强将与日俱增,人人自觉担当、甘苦与共,为迈向下一个百年接续奋斗。”迎着朝阳,披着霞光。“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亢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它我总是热血奔流,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我对伟大祖国的深情早已渗透在我的滚烫血液中,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易经》有云:“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文明的断裂带,也许是文明的融汇带。如今,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中外关系格局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序推进的历史背景下,在国家已经帮助澳门明确“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的时代契机中,澳门急需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寻求在产业多元化发展上的新突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崔世平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一路奋进、不忘初心,围绕澳门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紧扣时代科技进步的脉搏,贴近人民群众实际的需求与心声,为澳门进步鼓与呼,为祖国发展鼓与歌!(陈庆立)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