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人类文明

文化人物网世界之窗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世界之窗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人类文明

    2017-09-20 14:22
    来源:中新社
    阅读量:
    语音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希腊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艾菲尔铁塔,法国巴黎的一座地标式建筑,建于1886年(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巴黎凯旋门,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1836年7月29日竣工(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希腊神庙,希腊祭祀诸神之庙,建于公元前447—438年(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古罗马文明的象征,建于公元72—82年(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建于1911年(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出席亚太地区能力建设信息会议(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出席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并致辞(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14年6月15日至2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与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合影(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马赛港,法国南部最大的海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之一(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剧场,位于雅典卫城南侧,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对《中国文化人物》给予高度评价(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书法“中国梦”(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古建筑,始建于公元452年(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花之圣母大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城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座伟大建筑(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文化遗产其凝固下来的,当是活生生的历史,借文化遗产这一载体,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阻隔,还原当初场景,触摸岁月沧桑;倾听历史回声,与古人对话,体味时光质感。尤其当将全部文化遗产有序串联起来时,我们就能惊讶地发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清晰而立体的路径,并充满自信地来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个无可回避的问题。说到底,一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一国文化自信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考虑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多地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遗产保护工作的不完善以及各类遗产损失对人类社会的有害影响,《世界遗产公约》要求将那些具有突出重要性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仅不可移动文物就有76万多处。近年来,社会各界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渐加强。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华夏之所以为华夏,中华文明之所以为中华文明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文化界存在某种媚洋、薄古的风气,一说起古代就嗤之以鼻,唯国外马首是瞻。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我们要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浸润在中国元素之中,生活在中国故事之中,经受“中国情怀”和“中国智慧”滋养,创造出足够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认为,预防机制对世界遗产保护至关重要。今天,无论是在雅典、罗马的历史中心区,还是在巴黎、伦敦的历史城区,都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建筑群和考古遗址,使各国参观者慕名而来,流连忘返于其中,为这些文物古迹所呈现出的整体魅力感到震撼与鼓舞。

           景峰说,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往往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针对世界遗产的减灾防灾战略,即倡导每处世界遗产都应该针对减灾防灾做出预案,包括在灾难发生前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高应急意识的培训等。但是,在没有遭遇灾害前,人们大都对灾难预警机制响应不是特别积极。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人生可以有一次登上美国大峡谷山脉的最高峰,亲眼一瞥印度那雄伟的白色泰姬陵,驻足在中国的长城上,漫步在意大利的梵蒂冈城,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感受惊心动魄的一刻,任何游客都立刻会被这些属于全人类的自然文化宝藏深深折服。保护这些脆弱的地方,让他们得以继续教育,敬畏和激励我们的后代是至关重要的。

           景峰认为,从文化角度看,作为联合国系统唯一的文化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将文化纳入衡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之中。文化将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因素,其非凡的能量和潜力不可忽视。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经济的最大贡献在于“通”,这一哲学理念的重要保障则是“和平”与“发展”,这迎合了当前人类发展的大趋势。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既要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也要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要让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做到爱物惜物、慎终追远,让每一位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自信地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唯有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文化遗产保护的这棵树苗,才能结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硕果来。(中国文化人物)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世界之窗